文章阐述了关于子程序设计实验,以及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的信息,欢迎批评指正。
1、因为本实验是交通灯控制实验,所以要先了解实际交通灯的变化规律。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初始状态0为东西红灯,南北红灯。然后转状态1南北绿灯通车,东西红灯。过一段时间转状态2,南北绿灯闪几次转亮黄灯,延时几秒,东西仍然红灯。再转状态3,东西绿灯通车,南北红灯。
2、本次课程设计***用P3口控制二极管的发光情况,口线送低电平有效,具体设计如下:P2控制东西方向的绿灯,P4口控制东西方向的黄灯,P5控制东西方向的红灯,P1控制南北方向的红灯,P7控制南北方向的黄灯,P0控制南北方向的绿灯。 3 键盘控制电路 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是实现人机对话的纽带。
3、交通灯的控制要求 1.1 控制要求 信号灯受启动及停止按钮的控制,当按下启动按钮时,信号灯系统开始工作,并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系统将停止在初始状态,所有信号灯都熄灭。
4、方案二是基于组态王技术的虚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该设计充分利用了组态软件与PLC构成的控制系统,在计算机上虚拟PLC控制的实际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用PLC编写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程序,第二部分用组态软件画出虚拟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界面,第三部分是把所画的界面实现动画显示。
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分为六个步骤,它们分别为拟定任务书、建立数学模型、建立算法、绘制程序流程图、编制汇编语言源程序和上机调试。在程序设计初期,拟定任务书明确了程序的目标和需求,是整个程序设计过程的起点。接着,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开发者理解问题的本质,将问题抽象化,便于后续步骤的进行。
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编程技术,涉及到将一系列指令翻译成计算机能执行的机器语言。整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分析问题。这个阶段要求开发者深入了解问题背景,包括已知条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预期的功能或性能要求。通过细致的分析,开发者能明确程序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其次,建立数学模型。
3、一般来说,编制一个汇编语言程序的步骤如下:(1) 分析题意,确定算法或算法思想。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比如现有的一些计算方法和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推理方法等。(2) 根据算法画出流程图,简单的情况也可不画。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1. 分析问题 先全面分析题目,看它给出了什么条件,有什么特点,找出规律,归纳出数学模型,也可能有些问题不用写出数学模型或写不出数学模型。2.确定算法 有了数学模型,或虽然没有数学模型但已把题目分析清楚了,就选择一个合适的算法和适当的数据结构。
5、在进行汇编语言程序开发时,通常会经历四个主要阶段。首先,需要仔细分析题意,明确需求,从而确定程序应***用的算法。这一阶段是整个开发过程的基础,确保程序能够准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在确定了合适的算法之后,下一步是根据算法绘制程序框图。
6、汇编语言编程:编程过程:汇编语言编程包括编写源程序、使用汇编器(汇编程序)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链接目标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等步骤。汇编器的作用:汇编器是一种翻译程序,能够将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机器语言(目标代码)。
因此只要远小于这个阻值,例如下拉1K,即可实现上电后IO输出为低电平,这个阻值你可以实验一下,在可靠的前提下,能加到多大就用多大,以优化功耗。当然,之后再想使用这个管脚作为输出的话,就应该使用推挽模式了,否则不能输出高电平,使用推挽模式需要考虑限流电阻的问题。
但由于IOHmax≈5mA,而IIH很小,故此时的扇出较大,一般可以不计算. 扇出能力与驱动能力几种常用单片机I/O口线的驱动能力在控制系统中,经常用单片机的I/O口驱动其他电路。
比如,在电机控制中,逆变桥上下桥臂不能直通,如果它们都用同一个单片机来驱动,必须设置初始状态。防止直通!电阻在选用时,选用经过计算后与标准值最相近的一个!P0为什么要上拉电阻原因有:1。 P0口片内无上拉电阻2。 P0为I/O口工作状态时,上方FET被关断,从而输出脚浮空,因此P0用于输出线时为开漏输出。3。
首先,了解GPIO(通用输入输出口)及其实现方式。GPIO编号由WifiIotGpioIdx枚举类型定义,开发板可用的引脚编号为00至14。通过原理图可查看GPIO_02对应的LED,其控制方法已在代码中详细说明。实验步骤如下: 使用GpioInit()初始化GPIO,使能中断响应。
STM32的学习路径相对清晰。首先,你可以直接入手一块开发板,通过文字和***教程进行学习,实践几个基础实验,比如IO口控制、中断和定时器等,这样基本就能入门。如果你已经接触过51单片机,那么学习STM32会相对容易一些。
在探索单片机C51编程时,参考网站 http://hi.baidu.com/%D7%F6%B6%F8%C2%DB%B5%C0/blog/item/ef086222268d4f4eac34de5html 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示例。其中,读取4x4矩阵键盘的函数能够识别0至F以及16。每当读取到16时,这表明按键已被释放,此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代码。
密码可以是0~9十位数。若按开锁编码规定数的先后顺序按动按钮后,发光二极管由灭变亮,表示电子锁打开。通过扫描按键,并与原设置的密码校验,正确则控制二极管。编程时,可以作为中断服务程序。如果可以,加入90C46数据存储,用来保存密码和更改密码。所以,可以考虑一下,键盘可以为4*4,增加几个功能键。
扫描第一行,就是将第一行电平置为低电平,其他的都为高,扫描哪一行就让哪一行的电平置零,其他行为高电平。这就是第一个问题。在没有键按下的时候,列线全部是高电平,有第一行的键按下的时候,相应的列线就为低电平了,n=P1;n&=0xf0;if(n!=0xf0)这几句就是判断有没有键按下。
楼主提供的程序,并不完整,不好讨论。一般来说,4*4矩阵键盘函数的返回值是:按键信息0~15,和没有按键的代码16。当有键按下后,还要反复检测按键,当得到返回值是16,才能认为全部按键都已经松手。独立键盘,while(key!=0);只是等待这个按键盘何时松手,其它键,假如仍然按着,程序也不管了。
你这是4*4键盘扫描。key和key1分别对应行和列。如果(key+1 && key1+1) 为真的话,则说明有按键按下。为什么要+1呢?这和你设定的键盘扫描编码有关。如果没有按键,则二者至少有一个为-1,表达式(key+1 && key1+1)为假,反之则为真。
关于子程序设计实验和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心得体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子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心得体会、子程序设计实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